今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22日至6月24日,共3天。北京市商务局24日15时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该局重点监测的百货商场、超市、专卖店、餐饮、电商企业实现销售额24.7亿元,其中实体业务销售额24.7亿元。增长29%。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068.1万人次,同比增长76.8%。
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北京市各级商务部门和商务服务企业精心组织市场供应和服务保障。粮油、蔬菜、水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场活跃有序。
“宗”爱买,激发节日消费热情
北京消费季以“端午在京”为主题,融合商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场景,串联全市600余项特色消费活动,促进节日消费。东城区“老字号嘉年华”助力本土品牌复兴,隆福寺“大洼端午巡游”复古服饰、手工潮流玩具、限量美食增添节日气氛。朝阳区“朝阳消费季”与金港汽车公园合作开展专业赛道试驾、合生汇“总福趣”剧本体验、侨福芳草地邻里市场、姚家园万象汇“YAO+”生活节等活动,传递节日之美。海淀品牌消费节联动区内七大商圈,推出民族风情体验、传统手工艺、陆上龙舟竞渡等趣味高端购物活动。石景山区首钢园区“数字消费节”多领域直播,数字科普研究拓展数字消费新场景。阆园公园“夏日无尽端午”、模口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班、弘扬传统文化的端午手工艺坊。
丰台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顺义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放超千万辆汽车消费券,加速释放汽车消费潜力。监测数据显示,汽车销售企业同比增长1.2倍,翠微大厦、现代商城、王府井百货、东安市场、密云万象城销售额分别增长15.4倍、4.7倍、3倍、 2.8 倍和1.1 倍。
场景焕然一新,重点商圈客流增幅超70%
首店、首展将着力打造时尚消费聚集地。京西大悦城60余家首店开业,假期吸引近17万人次;汇多港购物中心携手24家北京首店及儿童主题街“童梦街”,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著名手工巧克力品牌“Ledra”华北首家店在北京CBD商圈开业,THE BOX向外引进北京首家Bad Market潮流集合店、路店、原创服装地下室FG等品牌,成为新趋势。西长安中郡世界城“森巴拉木偶剧团”北京首演、汽车嘉年华京西首展、京西首届街头滑板挑战赛为节日生活增添色彩。 《惊喜神队友》全球首展、北京首届数字艺术展、《中国新闻周刊》动漫IP《Oh My Rabbit》首展增添了互动新玩法。
监测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地安门外商圈、前门大栅栏商圈、五道口商圈、中关村商圈、五棵松商圈、王府井商圈客流量分别同比增长7.8倍、4.1倍、3.5倍-同比。倍、2.8倍、2.6倍、2.5倍。
新“夜”态释放休闲消费新潜力
华熙LIVE、朝阳和盛汇、中粮祥云小镇、新辰里购物中心、济安环宇汇推出“深夜美食街”,华贸中心入驻元谷,A会所、马天尼、京A等精品酒业品牌,打造“日间”咖啡夜酒”氛围生活圈。
798艺术区的甲骨文主题夜市,一改古老的风格,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朝阳大悦城“城市夜巷”、赛特奥特莱斯“日落音乐会”听音乐、品美食、品小酒。丰台欢乐春风、丰台科万达、西铁营万达电音夜、星空夜市体验休闲夜生活。
银联业务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夜间实物商品消费同比增长44%,其中夜间食品饮料消费同比增长65.9%;夜间服务消费同比增长32.3%。
老字号餐饮消费快速增长
稻香村“第二端午”推出10种新口味,茉莉莲蓉粽、梅菜鲜肉粽美味香浓,五都糕、平安糕等限定糕点增添节日气氛。店内顾客总数近5000人。吴裕泰的茶香粽子、东来顺的传统清真粽子美味正宗、峨嵋酒家的宫保鸡丁粽子卖得好、护国寺小吃总店日销粽子一万个、全聚德、房山的十三味粽子迎合对年轻人来说,健康的消费需求。同和居、马凯餐厅、翠花楼包间预订火爆。砂锅味排骨、烧烤季节的米味夏虾等菜肴将传统民俗风情与丰富的午餐餐桌融为一体。
节日期间,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8.2%,东来顺、全聚德、呷哺呷哺、红宾楼、大东分别增长28.3倍、6.1倍、3.4倍、2.7倍和2.6倍。
商贸文旅融合,服务消费释放新活力
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端午节“艺术”呈现义卖、展览、论坛活动,奏响“艺术起点、艺术形象、艺术看见”三首主题曲。全市公园、景区推出传统民俗、科普展览、文化活动等69项特色活动,丰富节日生活。
北京环球度假区“环球清凉一夏”主题产品新品上新,好莱坞剧院打造水上互动体验; “仲夏夜之梦”音乐主题游船在亮马河国际风格的海滨感受着光影的涟漪;首届“美丽首都”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集展览、演出、多元体验于一体,共享消费盛宴;北京欢乐谷国风演唱会暨电子音乐嘉年华开启潮流玩法新潮流。端午假期,携程平台国内热门目的地预订量位居北京首位,木鸟民宿平台北京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约70%。银联业务数据显示,全市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7%,旅游门票销售、文化娱乐、住宿消费同比分别增长74%、63.4%、60.1%。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