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兴农结硕果,乡村振兴必有我———山东农业大学筑梦禾荫团队实践纪实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是一项重要的实施原则。2024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山东农业大学“筑梦禾荫”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两省三地,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三地展开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一)湖北省英山县——文化浸润,教育筑基

2024年7月21日至7月24日,团队成员到达了湖北省英山县杨家河村。在这里,我们首站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探索之旅。通过个人访谈与实地调研,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村两委的热情接待,村民们的质朴笑容,无一不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图1 团队成员对杨家河村村民进行访谈调研

我们深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与村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独特优势。我们协助村委策划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旨在挖掘和传承本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自信,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杨家河村,我们启动了英语助教服务,利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眼睛,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或许曾经因为资源的匮乏而限制了视野,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对知识的无限向往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我们尽力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技能,同时也向他们讲述着外面的世界——那些他们未曾亲历却渴望了解的故事和文化。

图2 团队成员开展英语助教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与成长。他们的英语水平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心灵得到了滋养。他们开始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通过我们的努力,他们意识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也坚定了通过不懈努力、追求知识来改变自己和家乡命运的信念。

这种信念的传递与深化,无疑为杨家河村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们相信,当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他们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我们这次英语助教服务所播下的希望的种子。

(二)菏泽市牡丹区大闫庄村:科技赋能,农业升级

7月23日,我们团队在大闫庄村开展了一场农作物义诊服务。面对村民们提出的各种种植难题和疑惑,我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耐心解答和现场演示。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从作物选种到田间管理,我们一一为村民们传授科学种植方法。通过互动问答和实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村民们对现代农业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将积极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中有一位村民提出需要帮忙检测土壤的需求,“同学们,你们学校能不能帮忙测土啊,我大棚里的菜这段时间长势不太好,能不能测测看看是酸多了还是碱多了,这样我能改进一下施肥方式。”面对这一需求,团队成员表示将利用学校这一先进平台,借助三下乡这一活动,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图3 团队成员开展农作物义诊活动

从大闫庄村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推动当地农业升级转型,我们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和装备,并鼓励村民们尝试智能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向村民们介绍了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喷洒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设备的应用案例和优势特点,并引导他们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深入应用和普及推广大闫庄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图4 团队成员为村民科普先进农业技术

(三)山东省莱西市中庄扶村——农学与文化并进,深耕乡土中国

在莱西市中庄扶村,团队不仅带来了由莱西市新华书店捐赠的丰富图书,更将文化下乡的理念深植于乡土之中。通过设立农业知识讲堂,志愿者们将书本上的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农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能,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育苗育种,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种植的热情与信心。

图5 团队成员向莱西市中庄扶村赠送图书

同时,团队还积极组织乡村振兴宣讲会,邀请有志青年共同探讨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宣讲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分享了中庄扶村利用仙足山资源实现“山与村协同发展”的规划与愿景,激发了在场青年对乡村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与憧憬。通过宣讲,团队鼓励更多有情怀、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来,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壮丽蓝图。

图6 团队组织乡村振兴宣讲会

在与村民群众的深入交流中,团队也敏锐地发现了中庄扶村存在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问题。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团队将把这一问题作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方向,积极探索解决之道,为乡村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7 团队成员与中庄扶村村民进行访谈活动

在深入中庄扶村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团队有幸与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一次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访谈。这次交流不仅让我们对中庄扶村的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这个小村庄所展现出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潜力。

中庄扶村最大的特色是背靠仙足山,村党支部书记正是看到了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决定将其转化为推动村庄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更好地利用仙足山的资源,村党支部书记选择主动走出去,前往江西省吉安县进行调研学习。回到中庄扶村后,村党支部书记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开始规划村庄的未来蓝图。他深知,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村民受益,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他提出的所有发展策略都紧密围绕着如何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展开。

图8 村党支部书记为团队成员介绍中庄扶村情况

中庄扶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和启示。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创新实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与深刻思考。从青岛到菏泽,再到黄冈,团队成员们以接力赛的形式,将乡村振兴的火种播撒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展望未来,筑梦禾荫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与路径,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与智慧火花。同时,也期待更多的青年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孙澜娣、段靓、刘文宇、刘韦琳、苗琳、王含倢、宋昱锋、邢梦柯

关于作者: 中国教育早报

为您推荐